曾经,有一个人,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他奋发图强,获得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硕士学位,并成为院里最年轻的主任和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曾经,有一个人,不甘于机关平静的生活,以其研究领域的专业素养,发现了电池行业的巨大投资机遇,毅然下海经商,期待创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曾经,有一个人,在“日本制造”占据主导的电池市。炀黄,发下豪言,要进军国际市。晌绯夭档睦洗。
曾经,有一个人,在站到电池领域的顶峰时,没有耽于安乐,而是看到了民营汽车行业的曙光,试图创造另一个奇迹。
现在,他的豪言壮语大多都已接近或成为了现实。这个人,就是比亚迪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王传福,他的创业之路充满了激情和传奇色彩。王传福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主修冶金物理化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于中国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毕业,主修材料学,获硕士学位。1990至1995年工作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任副主任。1993年6月至1994年11月任深圳市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1995年2月创办深圳市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
由于公司经营业绩显著,王传福本人也赢得一系列的殊荣:曾荣获深圳市青年科技专家——中银集团奖、彭年科技奖一等奖、鹏城青年创造勋章等奖项。王传福先生作为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于2000年3月当选深圳市人大代表,于2001年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家新秀奖,2002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并荣获香港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2003年6月被全球顶级杂志《商业周刊》杂志评为“亚洲之星”,同年9月当选“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当选深圳市第二届优秀创业企业家,荣获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二〇〇四年深圳市市长奖”,并于2005年5月当选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06年1月被评为“2005深圳年度十大经济人物”,2007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杰出民营企业家,2008年受聘为中南大学兼职教授,12月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深圳三十个经济人物”,2009年1月荣获“陕西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并获得“CCTV2008年年度创新奖”。
从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到国家高级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再到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现在是身家亿万的集团公司总裁,他的经历复杂而又精彩,他的理念非凡而又疯狂,他的荣誉不计其数,他的辉煌有目共睹。对于每一个追逐梦想的年轻人而言,他就是一个传奇,他的理想、他的热情、他的信念,感染和激励着所有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们。
如今,他又立下了雄心壮志:将比亚迪打造成“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的汽车企业,使其在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超越丰田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传奇仍在延续,我们将满怀信心,拭目以待。
抓住机遇,成就电池大王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的一户寻常的农民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然而就读初中后,变故突如其来,父母相继离他而去,为了忘却痛苦,年幼的王传福整日埋首于学习之中,也养成了他坚强、独立、忍耐的性格。
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南工业大学,1987年,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就读硕士学位期间,他专攻的是电池领域,经过五年刻苦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任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长,后又获得高级工程师和副教授的职称,真可谓年轻有为了。
王传福说过:“作为企业家,你一定要记。赫嬲幕峄嵛弊俺上葳,真正的陷阱也会伪装成机会”,在机会和陷阱面前,只有目光独具,敢于冒险的人,才能拥有奋力一搏的勇气和资本。
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深圳成立了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他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在担任总经理的这段时间,他累积了不少的经营管理和电池制造的实践经验,这也为后来比亚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传福并未止步于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当他发现当时购买一部“大哥大”就需要2-3万元,而一块“大哥大”电池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时,他立刻洞悉到了电池的潜力市场。在了解到日本将要放弃镍镉电池的生产制造时,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的电池企业即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机会,同时考虑到身在国企的众多限制,他坚定了自己创业的决心,毅然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脱离了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
在当时的中国,生产电池的厂家并不多,尤其是充电电池,但作为研究领域专家的王传福却非常清楚电池的巨大作用和需求量。而二次充电电池在中国尚属一个新兴的行业,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一家在这方面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其市场前景更是不可限量。王传福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挖掘起电池行业的第一桶金,也开始了从科研人员向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转变。创建公司并不难,但要将公司合理地运营下去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很多人创业失败,并非缺少了金钱的投资,而是缺乏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而这正是王传福最大的资本。
1995年2月,比亚迪实业在深圳注册成立了。尽管移动通讯的发展为充电电池市场带来了莫大的机遇,但是在成立初期,比亚迪却面临着诸多难关,成立之初只有20余人,缺少资金、没有厂房、更缺乏原材料和设备,诚如王传福在回顾过往时所言:“说实在的,我剩下的仅仅是年轻而过剩的精力和创业的勇气。”在资金问题上举步维艰之时,正是靠着初生牛犊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他筹到了比亚迪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凭着这250万,比亚迪开始了它迅速崛起的传奇历程。
冲破牢笼,蚍蜉亦能撼树
公司成立之时,正是日本电池一统天下的时代,三洋、索尼、东芝、松下等日本电池品牌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的电池市场。国内仅有的几家移动电话电池生产商,也都是在国外购买电芯后,再回到国内组装出售,以赚取微薄的利润。如何在日本品牌的包围圈中,冲破牢笼,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市。晌醮:捅妊堑闲枰饩龅氖滓侍,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怎样在与日本企业的角逐中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民营企业最高的门槛不是技术,而是资金。民营企业资金不足,我们不可能拿1亿美元投资一个工厂,绝对不可能”,王传福的话指出了比亚迪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资金的匮乏,使得比亚迪无法像日本厂家一般,使用全自动的生产线,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动辄几千万投入,一件配备全自动设备、全干燥的锂电池工作室更需要几十亿,这是发展初期的比亚迪无论如何都负担不起的。而日本政府对技术的保护,也使得从日本引进废置电池生产线成为空想。
此时的比亚迪仿佛处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中,但王传福凭借他企业家的独到眼光和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带领着比亚迪摆脱了困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劳动力充足是中国的优势,王传福对这点善加利用,改造了电池生产线,将制作流程分解为诸多细节,把复杂的技术化繁为简,每个工人只需掌握一两个关键的生产技巧,再加上熟练地操作,即可进入制作流程,关键的生产设备则以自行研发的机器代替。与国内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现代化,不切实际地花大价钱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相比,比亚迪独特的劳动密集型制造模式不但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工艺的改进自始至终地融入到了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日本卖8美元一块的电池,比亚迪只要2.5美元。不仅如此,其准确率并不比全自动化低,而且避免了批量加工出错后的大规模召回难题,既可靠又灵活。这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半自动化设备加人工的模式,却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明显的成本优势,成为比亚迪一路走来克敌制胜的法宝。
依靠低成本的优势,比亚迪逐步打开了低端市。芴宄杀颈热毡径允值土40%,并进一步引进人才,购买设备,研发技术,提高电池的质量,进驻高端市场。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本厂商更是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凭借其低成本优势继续抢占市。盏椒衫、松下、索尼甚至通用的大额采购订单,当年的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作为研究领域专家的王传福敏锐地发觉了其中隐含的“陷阱”,镉具有肾毒性,导致的肾损伤是不可逆的,还可能引发软骨症和骨折。正因为如此,日本才会放弃镍镉电池的制造。于是,王传福将目光投向了更为环保的镍氢电池和锂电池,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最先进的设备,搜索最前沿的人才,并建立了中央研究部,抢夺市场。当时的锂离子电池仍是日本的天下,国内同行无人相信比亚迪能成功,据说当时甚至有业内人士嘲笑他说:“你做镍镉电池可以,因为日本人放弃了。可现在锂电池领域是日本人的天下,你凭什么和日本跨国公司对决?”,但王传福坚信这是个机会,并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毅然前行。他沿用灵活的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方式,改造镍镉电池生产线,并投入大量资金开发锂电池,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成功跻身锂电池领域。
在王传福的领导下,比亚迪跨过了成立初期的重重难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凭借其可靠的产品品质,打开了国际市。昧诵酆、稳固的客户基。涫只煊虻目突Ъ劝ㄅ祷、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京瓷、飞利浦等国际通讯业巨头,也有波导、TCL、康佳等国内手机新军,而无绳电话用户包括伟易达、松下、索尼等行业领导者。2003年,经过八年的发展,比亚迪的镍镉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一,镍氢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二,锂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三。比亚迪一跃而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占据了近15%的全球市场。王传福则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电池大王”。
产业突围,转战汽车市场
比亚迪在电池制造业的如鱼得水并没有麻痹王传福的危机意识,电池行业的商机吸引了众多企业家们的目光,但市场规模有限,行业竞争越来越趋向于白热化,而电子产品的降价,势必对比亚迪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力,正如王传福所言:“电池这个行业,再过两三年,我们恐怕就要捅破天花板了。我们需要找一个有更大空间的行业去做,但是我们又希望那是一个与电池相关的行业”。
重重考虑之后,王传福选择了进军汽车行业,更确切地说是电动汽车,他认为,电动汽车的关键是电池技术,随着锂电技术的日臻成熟,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将在两三年后彰显出来。而比亚迪正是主营电池业务的,作为电池专家,王传福认为比亚迪有着不容置疑的竞争优势。就社会责任感而言,如果能用领先的电池技术打造污染小、能耗小的电动汽车,可以说是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做出了贡献
2003年1月,在一片质疑声中,比亚迪股份以2.54 亿港币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权。自此,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收购秦川,意在抢占电动汽车市场的先机。
2003年8月,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王传福再爆惊人之举,比亚迪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
对于王传福的选择,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因为汽车市场已相对稳定和饱和,似乎没有进入的可能。但王传福却始终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电池行业虽然增长速度高达80%,但门槛较低,竞争残酷,而汽车行业虽然门槛较高,但竞争程度也相对较低,可以说是比亚迪实行产业突围的最佳选择。市场的怀疑、投资者的反对,给公司带来了无数的困难和重大的压力,但王传福力排众议毅然选择了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并没有错。
王传福的目标是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比亚迪在电池业的发展途径非常有可能在汽车制造业继续获得成功,中国人力成本非常低廉,王传福试图利用这点,采用人海战术,来达到国外顶级企业的工程力量。包括电池业在内,比亚迪共拥有10万名操作工,工程师数量目前已经达到了1万名,而且,比亚迪招收的工程师大部分都是新近毕业的大学生。在汽车制造流程中,比亚迪延续了半自动化设备加人工的模式,吸取电池生产中的成功经验,将其完全融入到汽车行业中,避免了走弯路,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过几年的发展,比亚迪在西安扩建了生产基地、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在北京建立汽车模具中心、把汽车销售总部搬到深圳,形成了集研发设计、模具制造、整车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组合,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性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3、F3R、F6、F0、G3、L3等传统高品质燃油汽车,S8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高端SUV车型S6和MPV车型M6,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双模电动汽车和E6纯电动汽车等。各个车型在全国各大车展上频频亮相,其亮丽的外表、出色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获得了广大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低调做人,默默做事是王传福的人生信条。因此,比亚迪成立多年,在电池行业打拼时却鲜有人知。而今,进入汽车领域的比亚迪终于彰显出了它的激情。媒体评价王传福最多的一个字便是“狂”,收购秦川、押宝电动汽车、研发铁电池、实现民族汽车振兴之梦。2007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10.1万,在全国汽车企业中排名19,王传福更发下豪言:要在“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全球第一”。正是这种“狂”,正是这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和当断则断的作风,成为王传福纵横商场无往不利的利器,也奠定了比亚迪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剑走偏锋,打造技术狂人
在回顾比亚迪的发展时,王传福说:“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就是掌握核心技术。比亚迪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科技发展理念,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创新的基石”,自主研发,自主品牌是比亚迪在汽车制造方面的核心方针。而王传福本人,更是赢得了“技术狂人”的称号。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的王传福,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并不恐惧,甚至是藐视一切的技术壁垒。在他看来,一种新产品的开发,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5%来自原材料,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一切的技术专利都是“纸老虎”,是国外企业为了阻止你进入市。鼓阒讯说囊恢挚窒攀侄。熟悉王传福的人都知道,比起管理人员来,他反而更像一个技术人员,经常穿着工程师服,与公司的技术人员探讨技术难关,其对技术的痴迷,胜过公司的任何一个工程师。当年,比亚迪缺少建设电池干燥室的资金,他就想出添加一种吸水的药剂替代的方法,实践效果很好。以此可见,王传福确实是个名副其实的“技术狂人”。
由于王传福对技术的重视,比亚迪公司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聚集最顶尖的人才资源和专业队伍,进行各项实验,负责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对产业和市场的研究等,以求机器设备能自给自足,避免从国外进口,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形成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一直以来,我国的汽车市场来奉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实际上造成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致使中国的汽车制造只能借用外国的技术和品牌,进行零部件的开发,难以自主。对此,王传福有着自己的独到看法,造车并不复杂,专利、技术也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有自主研发才是中国汽车唯一的出路。“我们从不对核心技术感到害怕。别人有,我敢做,别人没有,我敢想。比亚迪每个单位遇到问题,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
自主研发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王传福深深地明白这一点。中国的汽车产业欠缺的是技术的积累,但完完全全从头开始,花费的时间过多,也没有必要。因此,他选择的是一条更为直接又充满争议的道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非专利技术,用自己的国际制造经验和能力,在五年内把全球所有的车型研究一遍,看哪个车型最值得我们学习,为己所用,然后再综合设计,就能推出很好的产品,而且价格肯定便宜。”比亚迪并没有雇佣外国公司进行设计,或是从头到尾重新开发新车,而是让自己的工程师对市场上最好的汽车进行研究,充分吸取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研发。在最为敏感的知识产权方面,比亚迪对那些汽车上的专利技术进行回避,而大量使用非专利技术,并致力于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学习国外的现有技术,接触国际的前沿资讯,参照各种优秀品牌的非专利技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再加入创新元素,先模仿,再研发,这才是民族汽车振兴应走的道路。各种技术研讨会和车展便是比亚迪吸取养分的最佳土壤。在2007年的东京车展中,王传福便连续四五天泡在展厅,仔细研究各款车型,以确定比亚迪的发展方向。这条路日本也曾经走过,丰田前期复制福特,长期坚守“模仿比创造更简单”的信条,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进,直至90年代后,日本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设计。比亚迪继承了丰田的这一方式,在吸收国外经验和借鉴技术的同时,进行具有创新性的尝试,以引导民营汽车的发展,可谓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为比亚迪生产的第一款自主品牌车型,F3即是借鉴大量日韩经验,采用大量非专利技术打造而成,一上市便迅速突破了当月10万的销量。在模仿中,王传福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力量,形成自主创新的知识储备,避免一味依赖模仿,甚为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至2006年,比亚迪汽车外观设计方面的申请专利高达200项,这项数字更在逐年上涨中。2008年12月14日,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上市,在汽车界第一个将双模电动车实现产业化,比亚迪还得到股神巴菲特的青睐,获得了18亿港元的入股,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的商业化进程。王传福本人更于2009年1月20日, 荣获“2008CCTV经济年度创新奖”。
求贤若渴 求贤若渴,崇尚人才至上
王传福认为,“企业从根本上讲还是靠一批人。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才的竞争。”
王传福对人才的重视是比亚迪发展的一大重要助力,他曾这样说过:“我有三万名中国的工程师,这和三万名美国的工程师,成本会是一样吗?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公平。但他们的价值,创造力可以说几乎一样,甚至中国人比美国还强一点,中国不像美国人要享受生活,中国人是工作第一。因此,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很幸运,上帝照顾了我们,把这么优惠的东西放到我们这边来。但是我们为什么搞不过他们?因为我们过去只懂管工人,不懂怎么把工程师组织起来。‘中国制造’今后的优势还很大,关键是利用好中国的高级人才和低级人才,让其淋漓尽致地发挥。”他相信人才是比亚迪的最大生产力,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劳动力的廉价,更看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他说,有了人才,你就是一个气定神闲的将军,不怕和任何对手作战。
重用大学生是王传福人才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比亚迪的万人工程师队伍,大多是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也从来不迷信海归,不去高薪挖角,在比亚迪位于上海松江的汽车工程院,有3000多名汽车工程师,但90%是2004年以来毕业的学生,刚进入公司,就可以接触到核心技术,这在国企或是外企都是难以想象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王传福认为,中国的大学生都非常聪明,思想开放、活跃、热情、敢于创新,他们缺少的只是机会,缺少的是培养和“用”的方法。因此,加入比亚迪的学生,比亚迪都尝试用各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能力,甚至从各地请来大量有经验的专家,给予他们指导,北京磨具厂就有一批从日本请来的一流专家。
每年大学生毕业时,王传福都会亲自到全国高校走一趟,甑选电池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连续7年,比亚迪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招收了上千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为了比亚迪的中坚力量,现任比亚迪汽车销售总经理夏治冰就是1998年王传福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招来的毕业生。他一直都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人才,比亚迪每年都要花费几千万购买全球最新的车型,供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拆来拆去,期中不凡宝马、保时捷等名贵车型,拆完了还写总结报告,这种投入大成本的培养方式充分展示了比亚迪高瞻远瞩的人才培养方针。
在广泛吸收人才的同时,王传福也在思索着如何留住这些得来不易的人才,最终他找到了答案:“对工人,高压、高薪的结合可以对效率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对于知识结构高、价值观和自尊心都很强的工程师这一套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建立文化认同感,让他们追随你的理念。”。
从比亚迪成立的那天起,他就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1998年公司成立了内部员工医疗基金,为员工的生命和健康送上保障;2000年他在比亚迪修起了亚迪村,作为那些在比亚迪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福利房,每平方米,从公司的利润中补贴1000元钱。他为职工建起了亚迪幼儿园、亚迪小学甚至和深圳中学联办,建立亚迪分校。他说,这些孩子,也可以说是比亚迪人的后代,他没有理由不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拨专款办图书馆,竖起了黑板报,办起各类技能学习班,甚至亲执教鞭,毫无保留地向员工传授高科技知识。为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比亚迪出台了私家车费用限额报销、通讯费用限额报销等相关福利政策,还斥巨资在深圳和上海建设了两座国标体育运动场及文体中心,配备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给员工提供了完备的休闲运动场所。
在比亚迪,平等和相互尊重是处理高层和员工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管理层和员工在食堂吃着同样简单的饭菜,从来不搞特殊化,对于工作中应该支出的费用,王传福也从不吝啬。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个低调随和的人。创业的成功、传奇的致富经历并未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和妻子、孩子依然住在深圳龙岗区葵涌镇上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开的是一辆伴随他多年的凌志。王传福身上惟一值钱的东西是一块阿迪达斯运动表,因为它能够显示世界各地的时间,通过它可以确切地知道,分散在全球的分支机构是在白天还是夜晚。
王传福将比亚迪当成一个所有比亚迪人共同的家园在建设,他要让每一个员工在比亚迪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个企业应有的人文情怀;这不仅是物质保障和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是心与心的交流共暖。”
热心公益,构筑企业精神
王传福始终认为,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仅要有过硬的产品,还应具有强大的企业精神。这种责任感不但表现在对员工和股东负责,为政府提供税收,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更表现在对社会公益活动的支持上。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就不能畏畏缩缩,要把回报社会当做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生力军,比亚迪承载的是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使命。在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同时,比亚迪以回报社会、关注民生为己任,把关心社会建设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为国家的公益事业尽力尽责,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学资教、支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特别在支持地方教育发展、抗击非典、东南亚海啸捐赠、南方洪灾赈灾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等过程中的表现,充分体现了比亚迪浓浓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公司总裁王传福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比亚迪自创建以来,在教育捐赠上始终不遗余力,先后捐赠龙岗镇中心小学、葵涌中心小学、左权小学、深圳中学等,为当地教育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公司总裁王传福的指示和领导下,比亚迪决定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创办比亚迪儿童福利院,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整个项目。出资项目包括儿童福利院建设用地费用、福利院主体工程建设费用、福利院装修费用及配置福利院儿童生活设施、医疗康复设备、教学设施设备的费用等。比亚迪儿童福利院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遵循“爱人如己,服务社会”的原则,致力于培育救助孤、残、弃的特殊儿童的非盈利性质机构,对孤、残、弃儿童进行养护、康复、教育,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发展环境。提供他们的衣、食、住、行、医、学等基本服务,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注和爱护,顺利地融入时下的社会。比亚迪儿童福利院的建设充分表现了公司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决心,体现了令人尊敬的人道关怀和企业精神。
2008年,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了,王传:捅妊堑鲜贾彰芮泄刈⒆旁智榈谋浠驮智嗣竦纳钭纯。在第一时间紧急捐助了1000万元现金,并从刚下线的F3新车上拆下1000只千斤顶,通过军方紧急空运至救灾一线,以支援灾区伤员的救援工作,尽最大能力挽救更多的生命。相比难以及时抵达灾区而又华而不实的汽车而言,作为灾区急需的营救工具的这1000个千斤顶不知挽救了多少被困民众的生命。比亚迪就是这样默默进行着这些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救灾赈灾举动,为饱受煎熬的同胞们带来希望,而非借赈灾之名宣传自己的品牌,这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血浓于水”的含义。在国家遭遇重大财产损失、人民遭受重大生命威胁的时候,最值得信赖的往往是这些自主品牌和民营企业。身为民营企业代表的比亚迪,尽管在销售份额和利润上要少于许多国内合资品牌和国有汽车企业,但1000万的捐赠让我们看到了比亚迪的慷慨和无私。相比资金雄厚的外资企业,比亚迪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如此的艰辛却又踏实,在国内原材料和基础物资价格不断上涨,汽车价格不断下降,自主品牌面临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的背景下,1000万的捐款是如此的弥足珍贵!
其后,王传福再次携公司高层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赠了300万元,其中的150万是他以个人名义捐出的,用于灾后k体育app官网入口重建。同时,号召13万名海内外全体员工向受灾地区和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为震区抢险救灾和人民重建家园开展捐助活动。从深圳、北京、西安、上海到天津、惠州,从国内到海外,印度工厂、匈牙利工厂、美国公司、日本公司、欧洲公司等海外分支机构及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也积极参与了捐助,一笔笔捐款从世界各地汇集起来,13万比亚迪人用淳朴的爱心和真诚的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那份深深的牵挂和祝福。在比亚迪的关怀下,5名来自灾区的失学儿童入读深圳亚迪k体育app官网入口,经前期联系,公司还妥善安置了地震灾区40余名同学就业。阵阵温情中,彰显了比亚迪浓浓的爱心关怀。
在特大灾难面前,作为中国自主品牌代表,承载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比亚迪在抗震救灾中的无私奉献,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赞赏。2008年10月29日,比亚迪荣获“深圳市首届鹏城慈善奖慈善企业”及“抗震救灾特别奖”,王传福总裁荣获“深圳市首届鹏城慈善奖慈善个人”;2008年12月5日,荣获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慈善个人荣誉称号。
王传福曾说过:“企业家如果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有地位没有良知,不值得人们去尊重。只有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把一个企业或企业家变成一股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能量,才能够赢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一个人不能只懂得追逐高额利润,否则他面对的将是最终的众叛亲离,在王传福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最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感和难能可贵的人文关怀。他认为,爱心慈善是一种伟大的企业精神,是一种高尚的人文情怀。在未来的发展中,比亚迪将始终把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加以传扬,坚持回馈社会、热心公益的使命,倡导做爱心企业,最大可能地投身社会爱心慈善事业,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王传福曾说:“生命有一种硬度,你若有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一定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他满怀信心的表示,金融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比亚迪会利用这一时机,在全球各地广揽人才,依靠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优势政策,不断发展创新,向着“迎接电动汽车时代”的目标大步迈进。让我们一同期待传奇的延续!